奉化塌樓事件屢見報端 房屋質量安全問題亟待破解
壽命有多長 質量誰把關 責任誰來負
近日 ,隨著浙江奉化居民樓坍塌事件的發生 ,房屋安全質量相關問題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麵對處於風口浪尖上的房屋質量安全問題,百姓的種種疑問亟待破解 :房屋壽命有多長 ?建設質量到誰在把關 ?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
房屋越來越“短命”
在我國現行的《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中明確規定
,普通房屋設計使用年限為五十年
。然而近年來類似奉化塌樓事件屢見報端
,其中大部分所涉建築壽命在二三十年之內
,甚至曾出現在建房屋倒塌的案例
。這難免讓人產生疑問
:創世大發的房屋是否越來越“短命”
?
對此
,房屋建設專家
、吉林建築大學教授錢坤表示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左右的城鄉社會發展環境來看
,之所以一部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的房屋被鑒定為危房,甚至出現倒塌等狀況
,與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房屋建造標準
、技術都有密切關係
,並且當時一些房屋屬於福利性質
,大家對於質量的關注遠不如現在
。
長春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陳濟生告訴記者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
,由於要滿足住房剛需
,一些單位進行集體住宅建設時大幹快上
,以讓人住上房子為目標
,但由於財力水平有限
,並且采用的是預製空心板
、磚混結構等
,當時的施工質量也與現在有一定差距
,這些都屬於帶有時代特征的曆史遺留問題
。
土木工程專家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副教授王伯昕表示
,隨著住房商品化後大家對房屋質量安全的關注程度提升
,以及建築質量標準的不斷提高
,目前建設的房屋都是嚴格按照設計標準來設計施工的
,並且目前的建築工藝
、建材使用等都有很大進步,隻要沒有大災難
、特殊的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響
,住房達到設計使用年限一般都不成問題。
記者了解到
,目前百姓對於房屋壽命的認識存在一些錯覺
,認為房屋出現裂縫就一定是快要倒塌
,房屋使用未滿設計年限就被拆除說明房屋“短命”
。錢坤
、徐亮等專家均表示
,一些可控範圍內的小裂縫等並不會影響主體質量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
,房屋未滿設計年限就被拆除也並非代表著壽命不達標
。
專家表示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的房屋出現質量問題畢竟是個案
,並不代表房屋整體進入“質量報複期”
。“現在的設計施工工藝都較以前有明顯進步
,僅從一些個案的發生就認為現在房屋壽命隻有二三十年
,這樣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徐亮說
。
不過
,如今的房屋是否“短命”也取決於一些客觀和主管因素
。勘察設計
、施工
、監理等環節一旦出現問題
,便有可能出現地基沉降
、偷工減料等問題
,影響房屋使用壽命
。此外
,居民對房屋的使用是影響房屋壽命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隨意改變房屋用途
、拆除承重牆改變房屋結構等做法加劇了建築物出現危險的可能性
,房屋是否“短命”也有賴於居民自身的維護
。
房屋質量誰來監管
“百年大計
、安全第一”
、“為百姓造安全放心的房子”等標語常見於各類施工工地之中
,房屋質量安全不僅是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也是開發建造企業和住建部門的最核心的關注點
。
據了解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相對完備的房屋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體係。按照《建築法》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條文的規定
,建設工程主管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製性標準
,對工程實體質量和工程建設
、勘察
、設計
、施工
、監理單位和質量檢測等單位的工程質量行為實施監督。
吉林省建築材料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陳濟生表示
,目前我國的工程建築過程中已經建立起相對嚴密的監督體係
,建設方
、設計方
、施工方
、監理方等在建設
、驗收等環節都要履行各自的義務
,住建部門的質量監測站等也要在建材質量監測等方麵發揮監管作用
。
作為與質量最直接相關的主體
,施工方要如何保障房屋質量安全
?在《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中
,明確規定施工單位對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負責
,對於質量責任製
、質量檢驗製度等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並對基礎設施
、主體結構以及防水、供熱供電等係統的質量保修期限做出了明確規定
。其中,房屋建築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的保修期限為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
在我國不少地方
,對於一些曆史遺留的、可能存在危險的老舊房屋
,除房屋所有人向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外
,政府部門主動作為也已經成為常態
。今年長春市在進行危房改造的同時
,加大了對房齡普查力度
,將35年以上房屋全部列入觀察期
,40年以上全部列入棚戶區
,50年以上的進入觀察使用期
。
此外
,根據相關規定
,房屋建設從勘察設計環節就要層層落實責任製
,在建設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建材檢驗
、施工監理製度,每一個環節都要經過嚴格程序
。但是
,“目前我國的建築業還處於粗放型經營的階段
,一些很好的標準到落實的時候可能就走樣了”
,錢坤說
。
記者了解到
,目前一些建築施工隊伍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監理過程很難發揮實效
,開發建設過程中層層轉包
、過分逐利壓縮成本等現象仍然存在
,在質量標準的嚴格落實上很難完全實現
,這都給房屋質量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一些隱患
。
居民權益如何保障
出現房屋質量安全問題
,誰來負責
?麵對這個百姓最關心的問題
,吉林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房產處工作人員表示
,追責問題要從出現問題的環節來進行倒查
,開發商
、設計方
、施工方
、甚至居民本身都有可能是責任主體
,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陳濟生表示,隨著《物權法》等法律法規的逐漸完善以及對於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重視程度的提高
,對質量問題拿出了“零容忍”的態度
,目前不少地方都相繼出台了建築質量責任終身製
,一旦哪個環節出現了嚴重問題
,要根據相關法律嚴格追責倒查
,這體現出我國對於建築安全理念的不斷深化
。
據介紹
,房屋建設從勘察設計環節開始
,每一步都要經過嚴格的責任劃定
,設計圖紙要經過各係統設計人員
、總工
、院長等環節的審定
、簽字
;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
,建設單位會在建築物明顯部位設置永久性標牌
,建設
、勘察
、設計
、施工
、監理單位等工程質量責任主體的名稱和主要責任人姓名都要與建築“共存”
。
劉紅衛表示
,目前的責任追查體係已經相對比較細致
,結合先進的技術設備
,對於各個環節責任的追查都可實現
。然而
,追查責任的同時
,政府部門也不會對百姓利益放任不管
,一般都會采取追責與解決問題同步的方式
,妥善安置居民
、協調生活和維修問題
,保障百姓的居住權益
。
在追責體係建設的同時
,一些曆史遺留問題也很現實地擺在主管部門麵前
。一些七八十年代建設的房屋手續不完備
,圖紙
、人員等很難找到
,不僅難追責
,連維修加固甚至拆除的難度也很大
。對此
,政府“兜底”
、主動承擔是切實有效的方式
,也體現出政府在保障百姓利益方麵的積極態度
。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危房的排查和救助體係
,根據《城市危險房屋管理規定》
,存在安全隱患的房屋
,相關鑒定機構和主管部門要進行全麵的鑒定排查
,在維修
、重建等方麵
,政府部門也通過多項措施保障危房中撤出人員的居住權益
。
以吉林省為例
,經過普查鑒定
,去年吉林省已將D級城市危房改造納入城市棚戶區改造計劃
,省財政一次性對D級城市危房按照500元/平方米標準進行補貼
,共拿出10億元對全省城市D級危房進行改造
。目前
,該省3.98萬餘戶D級危房的居民已經基本全部遷出
,拆除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回遷房屋建設開工率達100%
。